管式靜態混合器之普通快濾池設計計算
1設計說明
濾池是地表水廠中不可缺少的凈水構筑物,它是將沉淀池或者澄清池出來的濁度約為10度左右的水,進一步加以處理成為低濁水。普通快濾池應用最為廣泛,運行穩定可靠,適用于大中小型水廠。普通快濾池每一個濾格需要有4個閥門,為了減少閥門和檢修工作,普通快濾池的渾水進水閥和沖洗廢水排水閥用兩條虹吸管代替,只保留清水閥和沖洗水閥,就成了雙閥濾池。
A.適用條件:
a.一般適用于大中型水廠,單池的面積不宜超過100 ,以免沖洗不均勻。
b.可以與平流或斜管沉淀池組合使用,在原水濁度低,含藻量少時,可以考慮不經過沉淀池而直接過濾。
c.普通快濾池的高度為3.0-3.2米,需要與絮凝沉淀和清水池的高度相配合
B.設計要求:
a.濾速:石英砂單層濾料為8-10 ,雙層濾料為10-14 。當1-2格濾池沖洗或檢修時,其余濾池的濾速(強制濾速),單層石英砂為10-14 ,雙層濾料為14-18 ,低溫低濁水過濾時應選用低濾速。
b.濾池總面積按設計產水量和濾速確定。濾池的格數不得少于2格,單格面積小的濾池可以為正方形,中濾池可用矩形。
c.濾格少于5個時可單排布置,閥門布置在一側。濾格多時可以采用兩排。
d.一般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統,為節約能耗或單池面積小時也可以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統。
e.單層濾料一般采用石英砂,雙層濾料的上層為無煙煤,下層為石英砂。
粒徑和濾層厚度見下表:
類別 粒徑(mm) 厚度(m)
石英砂單層濾料 D最小=0.5D最大=1.2 <2.0 0.7
雙層濾料 無煙煤D最小=0.8 D最大=1.8 <2.0 0.3-0.4
石英砂D最小=0.5 D最大=1.2 0.4
f.濾池沖洗前的水頭損失為2.0-2.5米(包括濾料層,承托層和配水系統等的水頭損失)。過濾周期為12-24小時。后續清水池的水面標高,既等于濾池水面標高減去2.0-2.5米的期終水頭損失和濾池至清水池間的聯絡管的水頭損失。
g.濾池高度應該包括承托層(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統時包括配水系統高度,承托層,砂面上水深(1.5-2.0米)以及超高,一般總高度在3.20-3.60米的范圍內。
h.濾層厚度范圍內的池壁部分應該拉毛,壁面粗糙可以防止短流,以免影響出水水質。
2設計計算
設計數據:
設定濾速為 ,沖洗強度為 ,沖洗時間為6min
濾池面積及尺寸:
濾池工作時間為24小時,沖洗時間為12小時,濾池實際工作時間: (式中只考慮反沖洗停留時間,不考慮排放初濾水)
濾池面積為:
采用濾池數N=6個,
每個濾池面積:
采用濾池長寬比: 左右
采用濾池尺寸:L=10.5 B=7
校核強制濾速為:
濾池高度:
支承層高度為H采用0.45m ,采用卵石或碎石。
濾料層高度 采用0.9m。(單層石英砂濾料)
砂面上水深 采用1.7m
超高 采用0.30m
故濾池總高度
配水系統(每只濾池)
濾池配水系統的作用是,過濾時均勻收集過濾水,沖洗時均勻分布沖洗水。配水系統位于濾池底部,根據濾池沖洗水通過該系統時的阻力大小,分為大阻力,中阻力和小阻力配水系統,快濾池一般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統或濾磚等中阻力配水系統。
常用中小阻力配水系統構造和優缺點見下表:
類型 構造 優缺點
鋼筋混凝土孔板 1. 每塊濾磚大小可以由濾池尺寸決定,但應小于800×800mm,板厚一般為100mm2. 孔眼可以上大下小成喇叭形,或上下相同的圓孔,開孔率在1%左右3. 孔眼流速為1.0-1.5,孔眼水頭損失為0.1-0.3米4. 配水室的高度,既孔板高于濾池底的高度在0.4米以上5. 承托層厚度200mm-300mm,粒徑2-16mm 優點:1. 強度和耐久性較好,不宜損壞2. 濾板大小和開孔比易于控制3. 價格較低缺點:1. 尼龍網應該小心鋪設,以免濾料漏下2. 尼龍網易于老化變質,更換不便,近來有不用的趨勢
雙層濾磚 1. 濾磚用陶瓷或鋼筋混凝土制成.鋪設時,濾下部連通,上層用木板隔開,并用1:2的水泥沙漿摸平2. 雙層濾料的尺寸:長600mm,寬280mm,高250mm,1平方米鋪設6塊3. 上層96個配水孔,孔徑4mm,下層4孔,孔徑25mm4. 承托層厚度250mm5. 水頭損失0.5-0.6米 優點:配水較均勻缺點:價格較高
設計計算:
①干管:
干管流量為
采用管徑
干管始端流速采用 ,在0.8~1.2m/s之間,合格。
②支管:
支管中心間距采用 (0.25-0.3)
每池支管數 根
每根支管入口流量
采用管徑
支管始端流速采用 在1.4~1.8m/s之間,符合要求。
③孔眼布置
支管孔眼總面積與濾池面積之比,K采用0.25%
孔眼總面積
采用孔眼直徑9mm, 每個孔眼面積
孔眼總數 個
每根支管孔眼數 個
支管孔眼布置兩排,與垂線成45度角向下交錯排列
每根支管長度
每排孔眼中心距
④孔眼水頭損失
支管壁厚采用s=5mm
孔眼直徑與壁厚之比
流量系數 查表6-30
水頭損失為
⑤復算配水系統
支管長度與直徑之比不大于60
孔眼總面積與支管總橫截面積之比小于0.5
孔眼中心距應小于0.2
干管橫截面積與支管總橫截面積之比為1.75~2.0
洗砂排水槽
設計要求
①.排水槽總平面面積應小于濾池面積的1/4。
②.排水槽的中心距離S為1.5-2.1米,槽長度不大于6米。
③.排水槽底可以作成平坡,整條槽的斷面相同,標準尺寸見下圖,模數X為
④.排水槽頂高出濾層表面:
——濾層厚度
——濾層膨脹率,石英砂濾料為45%
——槽底厚度,0.05—0.08米
0.07米——超高
⑤.排水槽接入矩形排水渠時,渠底距離槽底的高度為:
Q——濾池沖洗流量
F——濾池面積
B——排水渠寬度
——沖洗強度
——重力加速度
0.2——安全高度
設計計算:
洗砂排水槽中心距,采用
排水槽根數 根
排水槽長度
每槽排水量
采用三角形標準斷面:
槽中流速,采用
槽斷面尺寸 m ,采用0.29m
排水槽厚度,采用
砂層最大膨脹率e=45%
砂層厚度
洗砂排水槽頂距砂面高度::
洗砂排水槽總平面面積:
復算:排水槽總平面面積與濾池面積之比,一般小于25%
% 25%
濾池各種管渠計算
① 進水:(0.8-1.0m/s)
進水總流量:
采用進水渠斷面:渠寬 ,水深為1.0m
渠中流速: 在0.8~1.0m/s之間,符合要求。
各個濾池進水管流量:
采用進水管直徑
管中流速
②沖洗水(2.0-2.5m/s)
沖洗水總流量
采用管徑
管中流速
③清水(0.8-1.2m/s)
清水總流量
清水渠斷面同進水渠斷面(便于布置)
每個濾池清水管流量
采用管徑
管中流速
③排水(1.0-1.5m/s)
排水流量
排水渠斷面 同進水渠斷面
渠中流速
濾池沖洗
濾池沖洗的目的是去除過濾后濾層中的積存的懸浮物,重新恢復過濾能力。沖洗的方式有3種:單獨水沖洗,水沖洗加表面沖洗,氣水反沖洗。單獨用水沖洗應用的較多,各種濾池均可以使用。當單獨用水反沖洗不能達到效果時,可以增設表面沖洗裝置。氣水反沖洗可以節約沖洗水量,沖洗效果較好。
設計要求:
①水沖洗時的要求見表:
濾層 沖洗強度(l/sm) 膨脹率(%) 沖洗時間t(min)
石英砂濾料 12-15 45 7-5
煤砂雙層濾料 13-16 50 8-6
煤砂重質礦三層濾料 16-17 55 7-5
②.為了防止雙層濾料在沖洗時流失,一年中在高水溫和低水溫時可以適當調整沖洗強度
③.用水塔沖洗時,水塔的水深一般不宜小于3米,以免水位變化影響沖洗強度。也可以在濾池操作廊上部設沖洗水箱,但應注意施工質量,防止漏水。
④.水廠供電量足夠時,可以設置專門的沖洗泵沖洗水塔。水泵從清水池吸水。
設計計算:
沖洗時間t=6分鐘
沖洗水箱容積:
水箱底至濾池配水管間的沿途及局部損失之和
配水系統水頭損失為:
承托層水頭損失:
濾料層水頭損失:
安全富余水頭,采用
沖洗水箱應高出洗砂排水槽面